混凝土泵车即天泵,目前市场对混凝土泵车的需求较大,混凝土泵车厂家也日益增多。随着泵车市场竞争的加剧,高额利润的格局必然被打破,生产厂家必须以价格合理,高可靠性产品,出现在市场竞争之中。那么,近些年混凝土泵车行业存在哪些问题呢?
一、技术理论匮乏
任何一种技术的广泛应用都离不开理论的支持,混凝土泵车也不例外。然而,在中国混凝土机械市场几乎见不到完整的泵车技术理论的书籍,即便见到的也只是一些构造、使用等常识性的知识。混凝土泵送理论更是凤毛麟角,有关混凝土泵车学术论文的稀缺,阻碍了泵车技术的长远发展。
二、现有理论得不到应用
一方面理论的研究与传播很少,另一方面现有的理论又得不到有效的利用。也许是企业技术保密,也许是设计人员工作过于忙碌,企业的技术人员很少对科技期刊进行关注,致使泵车的成型的技术理论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。
三、 规格系列化不规范
若把现有泵车的规格系列从小到大排列起来,就会发现37m、38m、40m
、 42m、44m、45m、
47m 、48m,产品规格过于接近,与系列化的要求矛盾,显然不利于泵车行业的发展。因此需要所属行业制定相应标准,对泵车规格有明确的要求。
四、零部件的国产化程度不高
目前国产泵车普遍采用进口汽车底盘,其他液压、电子系统元器件等绝大部分也使用了进口产品,有的厂家的臂架也是进口的,显然泵车的国产化程度还是较低的。泵车厂家在为自己创造高额利润的同时,也为国外产品创造了卖点。
随着竞争的加剧,泵车的高利润是暂时的,泵车的价格会逐渐趋于合理,利润的降低要求制造厂家降低制造成本,零部件的国产化尤其是汽车底盘的国产化问题将会受到广泛关注。
五、 泵送系统有待创新
对于带有臂架工作的泵车而言,混凝土泵车需要平稳的工作载荷。目前泵送系统换向时冲击载荷的直接后果,一方面会使臂架产生振动,使臂架结构尤其是臂架焊缝产生疲劳破坏 另一方面泵送系统产生的冲击会给臂架造成高达1.3倍的动载系数,加剧了臂架破坏的速度。为了减小应力,臂架不得不做得笨重,随之而来的是车架、支腿以及汽车底盘等一系列尺寸或重量的加大,也影响了泵车的布料长度以及泵车作业的灵活性。
所以,研究出适应于天泵工况的,工作平稳无冲击的泵送系统,将会对混凝土泵车的技术指标、可靠性等诸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。当然,泵送系统的研制会使科研人员面临巨大挑战。
咨询热线
400-6362-101